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层动态 > 会计学院 > 正文

另一种会计研究——黄泰然博士“研究生学术训练营”第四讲综述

时间:2018年12月19日 22:00来源:会计学院 作者: 点击:

    12月17日下午,黄泰然博士“研究生学术训练营”第四讲在逸夫楼301教室开讲,此次主题为“规范会计研究与会计史专题”。会计学院张志红教授、朱彩婕副教授、吴大新副教授、王金磊博士及2018级全体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训练营。

    黄博士首先对上周的讲座内容进行了回顾,并分析了实证理论和规范理论的特点及相应的哲学基础。他指出,实证研究仍然是当前会计研究领域的主流方法,而作为“非主流”,规范研究不仅冲击着实证研究的统治地位,同时也会使其更加充实、更加具有生命力。

    黄博士指出,当前的实证研究若一味地压榨数据、强行追求相关性和显著性、倒推出理论结果,那么就不能称作是研究,充其量不过是对事件的描述。此时,规范研究可以用人类丰富的经验,从其他角度对这些研究问题进行突破性的探索。

    黄博士认为,目前的会计研究普遍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从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入手,来推测企业存在的问责方式(accountability)。这一思路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我们已经默认会计信息是正确的,因而无法证实会计能否对企业和社会作出贡献。而要改变这种关系,就必须考虑政治、社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问责方式(accountability),然后去改变会计研究的方向,这恐怕是会计研究的正确思路。

    随后,黄博士又向同学们介绍了当前会计研究存在的其他问题,比如会计研究是否是有效的、足够理性的,会计的存在是否会加大贫富差距等。他认为,在会计研究中,批判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批判性的规范研究也将会给会计研究和会计教学带来改变。比如,在当前的会计教育中,学习过程被拆解为相互独立的课程,不利于从整体上来认识会计。这也导致会计毕业生的综合能力难以达到雇主的期望。因此,可以考虑将会计史作为一门通识课程进行讲授,通过教材建设和课堂改革,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综合能力。

    在讲座的第二环节,吴大新老师谈了对“会计史”的一些认识,从历史哲学、历史观、方法论等方面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他提醒大家关注会计史的某些研究内容,如会计的反应性特征、社会构建功能和中西方会计差异等。最后,吴老师引用胡适先生的名言——“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建议同学们在生活中和研究中多一份包容心,既要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也要包容他人的不同看法。

    最后,黄博士提醒大家,目前教育的唯目的性十分严重,学生们通常更关注而忽视其他更重要的东西;研究生不能仅仅满足于获得学位,要勇于激发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