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深海合作,开辟“丝绸之路”

时间:2019年06月12日 20:24来源:山东财经大学校团委 作者:山东财经大学校团委 点击:

逐梦未来,挑战永无止境,从陆地到海底,打破常规认知,做敢于创新的先锋者,今天让我们跟着队长邱振宇,去了解这个勇于挑战的团队。

团队简介

“海底丝绸之路”课题研究从20184月开始,已经进行了一年之久。团队创始成员众多,包括我校学生、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威海)的同学。该课题首先参与了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获得校级立项。2018年暑期,山东财经大学海底丝绸之路重大调研团队(2018年山东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重点服务团队)50余名成员先后前往国家深海基地、青岛市黄岛区人民政府、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青岛市规划局、青岛港等十多地进行实地调研,最终形成三万字调研报告。对知识不断深化学习后,团队核心成员参与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山东省一等奖,现已被推荐至国赛。


244AA


视角新

日常中团队成员热衷于了解和分析时事政治,所读的国际商务和国际政治专业也培养了他们的全球观念。他们从空间范围视角入手,发现当前“一带一路”的合作空间有陆域、海上、冰上以及网上,而深海领域的合作却寥寥无几。

海洋,尤其是深海和海底水域,蕴含大量的油气、矿产、生物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开展科学研究、实现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化应用所依靠的宝贵空间。

中国重视在海洋领域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强调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致力于实现各领域互利共赢。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有力推动了各国在海洋领域的合作,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事实证明,这样的一份涉海倡议不仅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对外开放开辟了新天地。

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了“海洋强国”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意义。2018年,习近平主席在视察青岛期间也提及了经略海洋的重要性。我国目前也在深海领域积极作为,是世界上唯一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海底热液硫化物、富钴结壳、多金属结核三类海底矿产资源合同的国家,同时还在四块矿区具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采权。

从全球角度看,随着资源供需、人类生存等矛盾日益显著,众多国家已经意识到了深海开发的重要性,致使深海勘探开发的国际竞争加剧。这不仅导致深海开发秩序混乱,也使得深海合作迟滞问题变得愈发突出。结合“十三五规划”和习近平主席系列讲话精神,队员们认为我国亟待提出一个完善全球深海治理、促进国际深海合作的新平台、新方案。

针对这个切入视角,他们团队在2018年暑期组织了专题社会实践活动,先后前往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地进行实地调研,与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交流,受益匪浅。

在总结调研结果基础上,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团队成员尝试着提出了“海底丝绸之路”的设想。


1281E


概念新

“海底丝绸之路”,即邀请世界各国共同参与到深海和海底领域的勘探、开发和治理。“海底丝绸之路”作为深海领域的一个设想,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相关双多边机制和合作平台,借助“一带一路”机制,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涉海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具体来讲,“海底丝绸之路”紧紧依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相关要求为指导,将深海及近海海底设为活动区域,以推进深海矿业、深海油气、深海装备制造、深海生物资源利用产业化为主要目的的,并在相关产业中寻求海洋利益相关国对接合作的综合式构想。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补充和延伸,“海底丝绸之路”的建设延续了先前的原则,即面向所有国家开放,不是简单的线状经济体,它跨越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明,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经济合作设想,是各方共同打造的全球公共产品。

“海底丝绸之路”是以促进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在深海的全领域合作为目的的合作倡议,是推动海洋资源的开发应用、促进沿海国家和地区合作的重要抓手,是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的。队员们共同希望这样的设想能够为深海合作和开发提供一些有益借鉴,在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也期望这美好愿景能够实现。

调研辛

由于深海经济方兴未艾,相关文献资料较少,而且深海涉及到众多国家机密,实证分析所需要的数据难以获取且非常分散,获取到有用信息十分困难。为此,队员们只能一点一点,大海捞针式收集资料,并加班加点统计数据、整理文献等。团队老师和师兄师姐们也为团队提供和讲解相关资料,不厌其烦地帮助团队一遍遍修改作品。

而为了前往国家深海基地实地调研,整个团队百般周折,用了接近半个月的时间才获得了调研的资格。当时,调研时间正值酷暑,于是在前往深海基地过程中队员们又经受了强大的身体素质考验。虽然累,但每个人都坚持了下来,这才有了今天的成果。


1B56F


通过参加比赛,团队成员认识到“挑战杯”这类赛事的核心宗旨是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选择什么样的课题、运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问题、如何更好地呈现团队的研究成果等每一步流程来看,创新思维一直贯彻始终。赛事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挑战自我,并勇于展现自我的平台,让每个人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国家层面建言献策,体现青年学生担当,以高标准严要求提升学生学术素养、开拓视野、增进人际交往等,所以,“挑战杯”这类赛事给同学们带来了较为全面的发展。整个比赛磨练了选手们的心智,在过程中学会在压力中调节自我情绪,提高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机遇与挑战并存,克服困难,享受比赛,最终的结果是在意料之中。

采访小番外

能够踏上这次挑战杯之旅,是一种奇妙的缘分。我与我们项目的队长邱振宇和成员阎晓阳是高中同班同学,进入大学,仍然保持着良好的沟通。本次“海底丝绸之路”构想正是在他们的邀请下我才有幸得以参加。作为山东大学(威海)的一名大二学生,参与山东财经大学的挑战杯队伍,并成功进入了省决赛,确是一种奇妙独特的体验。只身在前往济南的列车,忐忑之余,更多是一种兴奋。

在布置会场时,终于见到了未曾谋面却十分熟悉的范佳奇同学和邓书记,却并无太多时间寒暄问候,因为筹备时间紧任务重,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分工做准备。比赛前夜,我们紧张地为答辩的范佳奇同学计时、改稿,邓书记在旁指导,直至深夜。

正式比赛日,一切却比我们想象得顺利。评委老师对我们的设想作出较高评价,我们成功进入了个别问辩环节。然而我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下午,会场对各界人士开放,而我则负责为参观者讲解我们的项目,独自守在摊位,一遍遍重复相同的内容,那种孤独和疲累也是难以想象的,但是能圆满完成自己的使命的成就感是能消除一切疲惫的勋章。对我来说,我的挑战已经成功了。

参赛期间,我作为唯一的女生成员,得到了老师和队员们的深切关照。邓书记尽可能满足我们的参赛物资需求,指导答辩等环节并且特别关注我们的精神状态,从她身上我确实感到了难以言喻的温情。一切努力都未被辜负,邓书记对我们的期许如愿实现,相约国赛,我们的奋斗和羁绊必将一直延续。

——山东大学 董喜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