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年之家 > 山东财经大学学生会 > 正文

如何化解网络募捐信任危机?且看今日!——专访挑战杯特等奖团队

时间:2019年07月11日 15:07来源:校团委 作者:校团委 点击:


经过现场质询、个别问辩等环节的激烈角逐,在第十六届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中,我校《金融监管视角下网络募捐信任危机的化解》团队荣获山东省特等奖。该团队秉持着“别让信任丢失,莫让真心寒心”的理念,践行“克明峻德,格物致知”的校训,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关注社会发展。

下面,让团团带大家走近这支优秀的队伍——金融监管视角下网络募捐信任危机的化解,看看他们成功背后的故事。

团队简介

团队从2018年3月成立,通过社会实践的形式就网络募捐的发展现状展开实地调研,基于问卷采访、相关机构负责人访谈等方法,深入了解网络募捐发展现状,并通过不断地调研总结、再调研再总结,去发现团队在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在此期间,团队获得2018年“三千计划”校级重点立项、2018年“三千计划”校级优秀团队、2018“国创计划”校级重点立项等奖项。现在已经进入到国赛准备阶段,在未来,他们将会通过公益创业等形式,将作品继续下去,也希望能在化解网络募捐信任危机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搭建框架,扎实起步

团队作品首先结合公开资料与实地调查剖析网络募捐平台信任危机的主要表现,然后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构建了包含捐款人、募捐平台和募捐发起人三方的信息经济学模型,进而分析网络募捐平台信任危机形成的理论机理及对策机制,最后提出规范网络募捐行业发展的对策机制。该作品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搭建了网络募捐平台信任危机的理论分析框架,从理论上剖析网络募捐信任危机的形成机理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机制,对于规范网络募捐平台和申请捐助者行为,化解网络募捐信任危机具有指导意义。

明确目标,稳步前进

在整个项目的发展过程中,“信任”一次一直萦绕在每位队员心中,当被问道如何想到了“信任”这个关键词的时候,队长乔怡向我们说道:“仍记得上大学后的第一节经济学课上,老师对我们说从今以后要学会以经济学的眼光看待问题,这句话从接触经济学初始便印在了我们心里。近年来网络募捐作为新兴事物得到迅速发展,但诈捐骗捐等问题的出现逐渐透支了公众对于网络募集的信任。学术界现有研究多从法律与制度角度切入对网络募集进行规范。作为财经大学的本科生,我们尝试从经济学的视角看待网络募集的信任危机问题。”在此基础上,他们成功从理论上分析出了信任危机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机制。由此可见,经济学远不只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工具,它同样可以用来化解社会问题。

偶遇坎坷,坚定脚步

早在项目创建初始,队员们就暗自下了决心,一定要冲进国赛,结果是最后他们确实做到了,可这一路上的艰辛和不易只有自己清楚。

从最初2018年3月份组建团队,在三千计划中初次对网络募集进行研究;到后来不断锤炼,变换视角,形成作品;再到今天省赛拿到特等奖,整个过程历时一载有余。团队成员因为“志同”而“道和”,期间大家也经历了很多困难,“在2018年寒假期间,修改作品工作量较大,一些队员因为面临实习、考研等问题选择了离开队伍,因为人员较大的调整,团队差一点面临解散的风险。” 说到困难,队长乔怡向我们提起了这样一段往事。但幸运的是,一路上成员之间的相互鼓励与老师们不遗余力的指导从未缺席。整个过程十分漫长,但从最初发现社会调研发现社会问题,到后来自己的想法逐渐得到理论证实、形成段段文字,再到后续团队提出的对策机制初步得到社会认可,这种感受无比真实。对于每一个团队成员来说,这份参赛记忆都弥足珍贵。

不忘初心,永远在路上

“山东省终审决赛的结束并不意味我们将就此止步。”对于团队的未来发展,队长乔怡坚定的说道。在项目成立之前,他们已经通过理论分析与数理证明找到了网络募捐信任危机的成因,并从理论上证实了我们所提出的对策机制的可行性。接下来,团队成员将继续合作,争取将对策机制中畅想的第三方监管平台落实。“我们希望自己的努力不仅仅是纸上谈兵的表面文章。”关于团队项目的未来发展,队员们不约而同说出了这一观点。团队成员都希望未来的有一天,他们利用经济学知识构建出的第三方平台能够从理论变为现实,切实化解网络募捐的信任危机,为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奉献出财大青年的力量。

时代在进步,未来的路也很长,我们相信这个队伍的劳动成果不会白费。团团在这里也祝愿“金融监管视角下网络募捐信任危机的化解”这个团队可以越来越好,为未来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属于我们青年人的力量!